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浅谈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 资源ID:55024480       资源大小:241.4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浅谈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浅谈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浅谈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 者公私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犯罪,而交通肇事后 致人死亡逃逸的认定更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没有颁布司法解释之 前,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并无统一标准,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只有公安机关于 1996 年颁布的对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按照 这种规定来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但是,而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 罪过形式是要求主客观相一致,可公安机关的规定只是强调了客观行为,没有注重考察行 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一味按照该规定执行,会造成打击面过大的结果,从而导致错案的 发生。 如,被告人张某系外地的一位汽车司机,在肇事因害怕人身受到当地群众的攻击 而驾车驶离现场,在距事发现场 5 公里的位置,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报警,并主动投案。这 种情况如果按照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嫌疑人已经驾车驶离现场了,则应当认定为交通肇 事逃逸,但是这种认定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行为人主观意图并无逃逸的故意,显然,这种 认定方法是不对。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指为了逃避法律惩处,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 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 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司法解释符合了我国刑法的主客观要 件相统一的要求,为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在司法实践中,逃逸的行为在客观上都是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但是从上述的案 例中可以看出,所有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逃逸的行为,由于司法实践的客观情 况的复杂性,如何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从而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 逸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是我们应当探讨的话题。如,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绝大多数的 犯罪嫌疑人中,他们都要强调自己主观不知道发生了交通肇事或者事发以后他们还都报了 案等等,象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的逃逸,是我们应当解决的课题之一。笔 者认为,司法实践中,要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证据 从各个进行考证,把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才能对什么行 为是交通肇事的逃逸作出正确认定。 下面笔者对以下几种驾车离开的现场的行为进行分析, 判断在司法实践中何种行为主观具有逃逸的故意,阐明自己的观点。 1、从对事发中行为人对事故的明知程度进行判断。直接表现犯罪嫌疑人主观意图 的证据其实不是很多,主要是其自己的口供和其它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言。因此,在审查案 件时,除外注重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以外,要着重通过其它的证人证言对嫌疑人的主观 意图进行判断。如嫌疑人王某以及陈某一起从外回来,在超车的过程中,其车辆与吴某的 摩托车发生碰撞了,致吴某跌倒在地。王某听到碰刮声后,慌忙叫道这次不行了,恐怕 撞人。虽然明知可能撞了人,但是王某并没有停车,仍然不顾一切地驾车离开现场。在该 案审查嫌疑人王某对事故发生时认知程度,王某供述到当时听到好象有人倒地的声音,虽 然他当时觉得可能是他的车子撞的,但是他当时心存侥幸,并没有停车。而证人陈某的证 言比较详细地反击了当时王某的行为, 证实了王某当时逃跑的主观上采用一种放任的态度。 在法庭审讯时王某交代当时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害怕巨额的赔偿,虽然当时听到了响声,但 是没有停车。而本案,分析嫌疑人的王某的行为与其主观的上的目的在当时驾车逃离现场 时是统一的,又有现场证人证言的证实,因此,应当认定王某当时对肇事是明知的,而不 顾被害人的生死擅自驾车逃跑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从事发后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上来进行判断。审查嫌疑人是否具有逃逸的情节, 也可以从嫌疑人事发时的行为表现上进行认定。在发生交通肇事后,判断一个人逃离现场 进是否具有逃逸故意,应当从以下行为进行判断,一是有无积极抢救伤者的行为;二是有 无立即报警的行为,三是有无嫌疑人见发生了肇事,致他人劝阻于不顾驾车逃跑、弃车逃 跑、编造谎言企图蒙混过关的行为。如果明知发生了肇事,犯罪嫌疑人仍然实施上述行为, 应当认定为逃逸,如,陈某于2003 年 2 月份,在204 国道江苏省海安县地段,超载驾驶大 货车由南向北行驶,陈某由于将车子左拐时未能注意安全,且所驾车辆刹车系统失灵,致 向所驾货车从由北向南行驶的刹车后跌倒向前滑行的王某头部碾过,致王某当场死亡。案 发后,陈某委托同行的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因害怕受到法律的惩处,遂弃车而离开现场。 在如皋收费站,在接受民警盘查时,陈某捏造虚假姓名,编造谎言,企图蒙混过关,被公 安人员当场识破。本案中,虽然其报案在前,但是由于在报案后,又产生了逃避法律惩处 的心理,客观上采用弃车逃跑的行为,符合逃逸的主客构成要件,故应当认定陈某为交通 肇事逃逸。 3、从对事发后行为人对现场遗留证据的态度来进行判断。交通肇事发生后,对肇 事者所要求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保护现场,分清责任。因此,判断一名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 逃逸的故意,也可以从他对现场的态度上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实施了隐 瞒证据、破坏现场后等等行为的逃离现场的,应当认定其有逃逸行为。如,高某于2003 年 春节前的一天,酒后驾车回家,在途中将张某撞死后。高某随即将车藏匿,其后又返回现 场,对现场痕迹进行破坏,企图掩盖罪证。但是由于被害人的家属根据线索寻至其家,高 某无可奈何之下,向司法报案。在此案中,虽事后有投案的情节,但是行为人在投案之前 已经具备逃逸的全部构成要件,对某仍然要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4、对事故发生后事物的客观状态上进行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常常碰到犯罪嫌疑 人以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为由进行辩解,犯罪嫌疑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而逃逸的是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明知交通事故发生,也楒根据事发时车辆 客观状态予以确认。如,陈某在行驶过程中,与迎面而来的摩托车相撞,撞击时将自己的 前面挡风玻璃撞坏,而陈某详装不知,仍然驾车离开现场。拖拉机驾驶员驾车回家。在本 案,虽然陈某矢口否认其不知发生了交通肇事的事实,但是由于根据一般人的判断标准, 当时都是应当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查看的,而作为司机不顾当时已经发生事实的现实,强 行驾车驶离现场的行为,该当认定其具有交通肇事逃逸的故意。 司法实践是比较复杂的,不是所有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就是逃逸行为, 笔者认为,在以下的情况下,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虽然驶离现场,但是在现场不远处随即打电话报警的行为。如上述的案例中的 张某,虽然在当时离开现场,但是在五公里处就要电话报警的行为,足以说明他本身没有 逃避处罚的主观动机,对这一类行为并不符合逃逸的主客观的要件,因此,不能认定为逃 逸。 2、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主观 上并不具备逃逸的主观要件,不能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张某系某工程队的一位 拖拉机驾驶员,于 2002 年 10 月份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为本站会员(siyifu123)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