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 资源ID:54772332       资源大小:712.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 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 5年)举行最 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 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 让读书人参加的 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 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 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也是现代选拔公务员的一种制度,改名为“国考”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 秦朝以前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周 礼之 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 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 “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 君服务。 到了汉朝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 需要提拔民 间人材。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 后者是中 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 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 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征辟制 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魏文帝时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 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 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世 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 帝的权力 隋朝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 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 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 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 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 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 “孝悌有闻”“德行敦 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 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 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 置明经, 进士二科, 并以“试策”取士, 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进士一词初见于 礼记王 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 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 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 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 “前代选用, 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 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 乌聚云合。” 唐朝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由 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 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 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 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 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 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 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 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 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 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 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 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 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 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 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 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 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 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 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 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 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 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 不仅看考试成绩, 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 因此, 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 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 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 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 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 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 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历程)为本站会员(sunhongz112)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