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内蒙古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内蒙古东部(以下简称蒙东)涉及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两个计划单列市,东邻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南接河北省,北与俄罗斯、蒙古交界。总面积66.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56.2;总人口1279.6万人,占全区的53.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27.9万人,占全区的83。加快蒙东发展,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十五”(下同)年均增长16,达成128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成9993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1,达成83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3,达成80.6亿元。 工业化、城乡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动。工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6.7,基本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城乡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40.8。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草原兴发、科尔沁牛业和塞飞亚等一批大型骨干龙头公司,带动85万户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达成7801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达成2949元。城乡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23年下降了1.3和2.6个百分点,为34和39。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公路大通道建成通车,2023年公路总里程达成4.35万公里。东西铁路大通道建设全面启动,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伊敏至伊尔施等铁路建设项目顺利实行。新建了满洲里机场,扩建了锡林浩特和通辽机场,启动了海拉尔机场扩建工程。东西电力大通道基本形成,呼伦贝尔、兴安电网与蒙西电网实现了联网。尼尔基、绰勒等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动,水资源供应能力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成13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上升到34.6。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整体遏制,实现了局部好转,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10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3。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公司联合重组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成效明显,内部改革不断完善。国有中小公司基本完毕转制,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年均增长21,达成424.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9,达成24.15亿美元,占全区的49.6;口岸过货量达成2474万吨,占全区的92。 同时,必须清醒地结识到,蒙东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投入局限性,缺少大型龙头公司带动,市场化水平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自主增长能力不强。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内部以及联接相邻地区及俄、蒙的重要通道体系尚不完善,控制性水利工程少,水资源运用效率低。四是体制、机制不活,政府职能需加快转变,煤炭、森工和农垦等大型国有老公司需加快改革。五是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与东北三省、京津冀等地区经济对接不够,与俄、蒙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低,盟市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协作。 (二)发展机遇 一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快,发达国家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助于蒙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俄罗斯经济崛起,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的经贸合作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内蒙古被纳入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范围,有助于蒙东全方位、宽领域开展与俄、蒙等国家的经贸合作。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工业化、城乡化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带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国家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为蒙东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南资北移”势头强劲,有助于蒙东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贯彻,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协调可连续发展,提供了主线保障。国家继续进一步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蒙东纳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逐步加大对蒙东的政策倾斜,为蒙东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能源、原材料需求旺盛,为蒙东发展能源重化工业提供了契机。 (三)发展优势 资源优势。煤炭探明储量909.6亿吨,占全区的40.7。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可采石油储量预测超过10亿吨,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油气资源后备基地。人均占有水资源369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倍。森林面积1482万公顷,占全区的82。可运用草原面积3864万公顷,占全区的60.7。耕地面积388.9万公顷,占全区的53。野生植物2700多种,野生动物700多种。 区位优势。是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桥梁纽带,与俄、蒙两国边境线长2948公里,内与东北三省和河北省毗邻,与周边国家、地区资源和产业互补性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口岸优势。拥有对外开放口岸11个,在国家向北开放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显现。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陆路口岸,是东北地区通往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二连浩特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最大口岸。阿尔山口岸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西出口。 人文旅游优势。蒙古族人口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84,是鄂温克、鄂伦春和俄罗斯三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涌现出一批杰出历史人物,发明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艺术经典。民俗风情、北国风光、边境口岸和草原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完美,极具开发潜力。 后发优势。作为后发地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定,在产业发展中可以博采众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直接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通过技术跨越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绪、基本原则和重要目的 (一)总体思绪和战略定位 “十一五”期间蒙东经济发展的总体思绪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增长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出发点,以推动“三化”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进一步转变观念,对接东北,联通俄蒙,建设大集群、大基地,发展大口岸、大流通,保护大草原、大森林,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思绪,蒙东的战略定位是 新型能源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业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基地 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 向北开放的前沿 北疆旅游胜地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的生态屏障 (二)基本原则 加快发展。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拓宽思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托优势,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突出重点。以资源为基础,以中心城市、沿边、沿路为重点,建设产业基地和产业带。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