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北京丰台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丰台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7 7 小题,共小题,共 2323 分。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鲤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体态肥美,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 殖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有意识地在池塘里养殖鲤鱼,以供食用。 鲤鱼深受劳动大众的喜爱,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 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 上常见的一道佳肴,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就有“侍女金盘脍鲤鱼”的诗句;另一方面,在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鲤鱼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的特点,能为养殖人员创造极为可观的产 业价值。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思想、艺 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所以,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价值较高的鲤鱼就脱颖而出, 不仅成功吸引了劳动者的视线, 还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不谋而合, 与民间智慧产生了紧密 的联系。 人们在养鲤食鲤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鲤鱼的多样情感,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鲤鱼 成为劳动大众赋予艺术想象的对象,开始具备象征意义。 在民间,鲤鱼是吉祥富足的象征, 人们常赠鲤以示尊敬和祝贺。明清以后,运用物象谐音组 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意义,更多地是表达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最终让它演化 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形象。“鱼”与“余”同音,“有鱼”与“有余”同音,鲤鱼有了富足有 余的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题材在民间绘画、剪纸、刺绣、印染、陶瓷中被大 量使用,表达了对农作物丰收的期望,继而延伸为对命运、财富、机遇的吉祥祝愿。 鲤鱼,还被视为爱情的信使, 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从远古时代开始,鱼就是生殖崇拜 的对象,而淡水鱼中的鲤鱼与人类最为亲近,又具有繁殖能力强、体态优美、 色泽艳丽等特 点, 人们便将其与男女之爱联系到一起, 情人之间传递书信也常常被称作“鱼传尺素”“鱼 雁传书”。鲤鱼就这样成了爱情使者,闪烁着浪漫主义光芒。 在鲤鱼的美好寓意中,勇气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鲤鱼跳龙门”是民间的经典故事,在这 个故事中,勇敢坚毅的鲤鱼形象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对象。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 演化为龙。 这样的故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大体相似的版本, 它们有共同的母题和想要传递 的精神逆流而上, 勇敢进取。后人也以“鲤鱼跃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的意外 之喜,鼓励寒门学子刻苦读书, 积极入仕。现如今,被社会广泛重视的各种升学考试和职位 面试就是当代的“龙门”, 人们想通过“大红鲤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从而实现精神慰 藉,这正是相同社会心态的继承和延续,体现出民间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鲤鱼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每一个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 一种文化心理, 对这些象征意义的研究, 正是对其创造者劳动大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文 化的探索,能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取材于周启慧鲤鱼的民间象征意义)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于鲤鱼深受劳动大众喜爱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肉质鲜美,是常见的佳肴。B.产量高,产业价值可观。 C.符合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D.艺术形象清新高雅脱俗。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最早发现锦鲤的历史记载为殷商时代。 B.谐音因素是鲤鱼作为吉祥富足象征的原因之一。 C.勇气成为鲤鱼的代表性寓意说明中国人重视对勇气的考查。 D.研究鲤鱼的象征意义可以解释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成因。 3.下列古诗中的“鱼”和“鱼传尺素”中的“鱼”象征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B.江上往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追溯溯,shu,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 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一致,可换为“殊途同归”。 C.飞黄腾达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名。喻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D.慰藉藉,ji,与“蕴藉”的“藉”读音和字义都相同。 材料二 近, 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上兴起了“转发锦鲤”的热潮。 表述形式简单通用 一张锦鲤的图片, 并附上文字“转发此锦鲤就会有好事发生”。 如此简单的表述却能吸引大 批人的点赞转发,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前夕,形态各异的锦鲤就会活跃在不同的分享页面上。 希望通过“转发锦鲤”给自己带好运气,保佑自己顺利渡过眼前的难关。这似乎是文明的 “倒退”迷信, 但有趣的是, 转发锦鲤的人里面十之八九都是不相信借此可以转运的科 学论者, 事有不顺的转发者里面又大部分都清楚不顺利的事情另有因由, 这样看似矛盾的现 象却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着。 自古以, 迷信似乎一直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在科技极度落后的时代, 我们因为知识有限, 不得不将一切未知的答案推之于鬼神的力量,又因为生活艰辛却人微力薄、难以排解,便将 信仰寄托于鬼神, 以期获得心理安慰。 这是不难理解的。 然而现代人的“迷信”又从何而呢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同时, 也被 周围环境中无数不稳定的可变因素干扰着, 我们越越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是 否可以处理好任何突发状况。 正是这种潜在的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多数人纵 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 同时也做好了充足准备, 却也难免会有转发锦鲤只求心安的一时迷信。 但是,如果只是寻求心理安慰,那么可供选择的途径比比皆是,比如听音乐放松、 再次检查 一遍准备事项是否充分,为什么还是不断地有人转锦鲤呢 这一方面在于人们心理上对于正能量事物的无限渴求 无论用加强信心的方法有多少种都不 妨再试一遍。另一方面在于转锦鲤这一事情的“神奇性”微博上、空间里到处都有人表示 自己一转锦鲤好运就了, 这种渲染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这种途径的信赖程度。 人从根本上 具有强化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 在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会下意识去寻求其原因, 而把碰巧发 生的事情归之于因果使然,但这两种事物实际上不过是“伪相关”。而看到这些消息的人, 又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伪相关。 因此, 我们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的不可知性进一步 转嫁到了迷信身上,这点和古代的民众如出一辙。 现代人转锦鲤纵然是迷信的一种表现,但我们的迷信仍然富有“科学”色彩。不难发现,我 们迷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因为锦鲤自古便有着“鲤跃龙门”等好运象征, 所以我 们认为转发它能得好运是有道理的。 并且我们迷信的手段也是具有科学性的, 理智仍占据着 我们大脑的主导地位。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那些诸如打人、放火便能转嫁厄运的言论;即使是 转发锦鲤这种小事,我们也会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转发几百上千次。这便是我们的所谓“科 学”迷信。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当今,“迷信”一词并不再具有绝对的贬义。我们转锦鲤是因为 我们有目前正迫切追求的事情,而它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信、乐观和希望。这是可以正面引 导我们努力生活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