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自读导言】 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 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 193 公里。它是世 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 翟塘峡为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从奉节白帝城至巫 山县大溪镇,全长 8 公里,以雄伟壮丽著称。长江南岸的白盐 山与北岸的赤甲山对峙,岩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门,紧 锁长江。江水在峡中咆啸奔腾,旋涡四起,山雄水急,气势磅 礴,令人叹为止。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 东县官渡口,峡长 45 公里。其特征是峡长谷深,迂回曲折, 幽深秀丽,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 景十二峰”等景点组成。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 70 公里,自宜昌秭归 县香溪河至宜昌市南津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 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中景观甚多, 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 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等等。 自古以来,写三峡的文字就很多,同学们在初中时也学过 不少。如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李白的秋浦歌、朝 辞白帝城等等。要在众多的名文俊笔中写出脱俗的文字来, 不费踌躇是不行的。正是这样,过万重山漫想才没有“率 尔”操觚,而是独辟蹊径,以三峡为踪,情随景迁,景随情变,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漫想”,表达了作者对那些 勇于开拓的志士仁人表示了由衷的赞美。 在写作中,作者打开视野,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自由驰骋, 其思路纵贯古今,气势非凡,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 言驾驭能力。 学习此文,主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通过学习本文,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作者是著名的 语文教育专家,又是著名的诗人、杂文家,他的语文修养很高。 反映在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既十分重视文学形象的塑造, 又十分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学习本文,了解和体会文章结构的技巧。 这篇文章以三峡为线索,借想象和联想歌颂了历史上那些 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物。但是这种歌颂又并非是直来直去的,而 是在作者思路的纵横驰骋中一步一步实现的。因此表现在文章 结构上,则给人抑扬顿挫、大开大合的感觉。 三.体会作者所赞美的内在精神。 这既是文章学习的重点,也是文章理解的一个难点。 【自读程序】 一.生字生词的识记,相关文化知识积累 如“以敝帚画西施”、“志”、“欹”、“洪荒”、 “注”、“不盈不溢”、“摧山坼ch地”、“水击三千里, 抟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等。这样的内容不少,都可 借助文中的注释或查工具书完成。 二.找出联结上下文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本文题为“漫想”,实际上“漫”而有序,作者十分注意 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在自读 时,我们找出这方面的语言标志,会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抓住起联结作用的关键语句 如“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 峡”、“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面对这奇 景”、“第一个”、“既然有第一个”、“那个时候”、“再 想下去”、“那时候”、“船已经穿过三峡”等等。通过这些 语句,我们会发现,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本文线索,一是紧紧扣住一个“过”字。从船“出了夔门” 写起,直到“船已经穿过三峡”结束,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 二是紧扣“漫想”二字,不断拓展时空内涵。阅读时,我们可 以将文章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 文字,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交代行文的起因“第 一次”面对早已神往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第二部分,“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但是他 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 步。”展开“漫想”。 第三部分,“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船已经穿 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 喜悦。”回到现实,歌颂当代人民的开拓精神。结束“漫想”, 回应开头。 在安排文章的行文结构上,作者是独具匠心的。如在写第 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时,作者用了设问的手法“第一个穿 过三峡的是谁”通过这一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文章的渊 深之境三峡那么高,那么险,谁过去怎么过一个人能过 还是许多人生生不息地过所谓微言大义,我们能从中得到什 么启发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此文给了读者巧 妙的回答。那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只需要“竹篙一点, 独木船开动了” 在“漫想”中,作者把古代与现在,把虚景与实景联系起 来,歌颂了改革开放后热火朝天的祖国建设。从而把读者引向 了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 再从行文上看,文章穿插有致,能巧妙地在现实与想象之 间自由切换。文章从“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写 起,一直写到应当怎样做为止。然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中 来“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然后又一笔荡开 “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 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 条通道,就是‘三峡’”。 【自读点拨】 一.文章写的是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叫“过万重山” “过万重山”,本于李白的朝辞白帝城“轻舟已过万 重山”。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 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为下文隐喻经历千难万险设 下一个伏笔。 二.文章的景物描写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什么作 用 文中有关三峡景物的直接描写不多,比较集中的是第二段。 “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我们的船开向哪里 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 道。” 这段文字写“夔门”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第一次穿过地莫 名的惊喜。瞿塘峡亦称夔峡气势磅礴,险峰对峙,是三峡中 最短的峡谷,但却“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峡 中江流澎湃,涛声雷鸣,号称“天下雄关”,其中夔门山势尤 为雄奇。山势之外,瞿塘水势亦“雄”,它“锁全川之水,扼 巴蜀咽喉”,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 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对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 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 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第一次面对如此险绝的山势,作者说“忽然落进一个天地” 实在贴切不过一是景色变换的突然,二是奇观纷至沓来,三 是兴奋不已,触发了无限遐思。 从章法上讲,这段景物描写是“漫想”的必不可少的铺垫。 三.文中几处“三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文章里多处用“三峡”一词,但是细究起来,含义却有所 不同。 如“第一次穿过三峡”、“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 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第一 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这里的“三峡”指的是 具体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终于‘凿开’一条 通道,就是‘三峡’。”这里的“三峡”指的是开辟出来的一 条道水路。 “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 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