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

  • 资源ID:54676217       资源大小:438.8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

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 一、理论简述发展回顾一、理论简述发展回顾 (一)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假设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即大众媒介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新 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 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一直在扩展,至今共有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较强相关性、 1972 年的“导向 需要”(need for orientation ) 、1976 年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 agenda-setting) 、对象及其 属性显著性的影响研究五个研究阶段。 (二)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 目前议程设置理论研究转移到了第二层议程设置。麦氏认为议程设置理论包含两种内涵第一,媒 介强调的议题或对象与受众对此议题或对象重要性的认知显著相关,即第一层议程设置( “the first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 ;第二,媒介强调议题或对象的属性(思考角度)与受众对此议题或对 象认知显著相关,即“第二层议程设置”(the secon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其等同于框架理 论。第二层议程设置的假设是新闻媒介所强调的议题或对象的属性可以影响到大众对于议题或对象 显著性的认识,并产生一些评价。 (三)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并被应用到其他学科。高夫曼(Goffman) 、加姆桑 (Gammson)恩特曼(Eentman)等都曾提出对框架的见解。 薛佛乐(Scheufele)综合了 25 年的框架理论研究,将框架分为四个过程1、框架的架构。即媒 介组织如何选择一个特殊框架的动态传播过程。2、框架的放置。指的是传播中的框架对于思想框架 的影响,以及框架发挥作用时准确的心理过程。3、框架对个人产生影响。即思想上的框架对于个人 态度和行为的影响。4、受众对框架的影响。指的是公民的思想行为是如何对新的框架架构进行影响。 二、鲜有相似各为一体二、鲜有相似各为一体 (一)二者的相似之处 两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为二者更关注于在媒体中议题或对象是如何被描述,而不是哪种议题或对象被 报道显著性的多少;二者都强调思考的方式而不是思考的对象;二者主要强调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 间的关系。从媒介内容和受众认知之间关系的角度上来考察这两种理论,二者都关注于传播和受众的 相互关系,因此麦奈尔和小约翰将二者视为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二)二者的不同之处 1.理论来源和基础上的不同 薛弗乐(Scheufele)认为框架理论建立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之上,[1]潘忠党认为还 应包括基模理论和关联网络。[2]框架理论经历了从贝特森的人类学到社会学中的米德、高夫曼的符 号互动理论[3],再到传播学的过程。 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来源是李普曼关于舆论对于大众态度的影响思想,薛弗乐(Scheufele)认为议 程设置、第二层议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态度接近性理论(attitude accessibility) 。 2.研究视角上的不同 框架既是新闻记者和传播者所采用的一种传播信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 也可以指的是当人们对事件或 对象产生印象、形成看法、进行解读时,头脑中的本来信息、已存立场,认知方式等。从宏观视角而 言,框架理论更多的是站在传者的立场上来考察传播现象。从微观视角而言,框架理论更强调受众的 诸多因素,可以认为它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研究大众媒介的传播现象。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切 入点大都摆脱不了宏观研究空泛化和绝对化的束缚,对于微观层次的受众认知心理研究更是软肋一 块。 3.理论取向上的不同 框架理论考察的是新闻信息制作和报道的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的博弈和各种主体的互动影响关系以 及这些复杂社会因素的互动在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中对于新闻框架的影响。 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关注 于媒介议题属性对于受众议题的影响,虽然较传统(第一层)议程设置而言,它对议题的研究更为具 体和深入,但其始终还是未涉及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可以认为是以经验学派为理论取向,属于经验 学派理论。 4.研究焦点上的不同 框架理论的研究焦点是大众传媒的内容或话语,其主要关注媒介如何通过语言、符号、声音、图象的 选择、凸现、排除等信息组合和表现方式来暗示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这是框架理论 研究的焦点所在。因此,更准确而言, 它是一种媒介话语理论它是一种媒介话语理论。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大 众媒介的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关系,虽然它更强调议程属性对受众的影响,但是归根结底其研究焦 点是媒介对于受众的影响,因此它是一种适度效果理论它是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5.作用机制上的不同 框架的作用是产生在认知水平、文化影响、推理评价、态度适用性等一系列因素动态、持续互动过程 之中,是一种适用性效果是一种适用性效果(applicability effects) 。[4]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仅仅产生在认知 水平上,它是一种接近性效果它是一种接近性效果(accessibility effects) ,即媒介报道了什么,受众随之关注什么。该 理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它主要研究的是媒介对某些议题属性的强调、凸现和受众对于这些议题 关注度之间的关系。 6.研究方法上的不同 框架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比较简单,如话语分析法或符号学方法。近年来发展出了内容分析法等定量 研究方法。de Vreese 和 Boomgaarden 提出了化合价框架(valence framing) ,对于政治传播 从积极和消极两种框架来进行分析。[5] 第二层议程设置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通 过测量媒介对议题或对象的报道频率、角度和受众对其关注度的关系来确定媒介议程对于受众的影 响。 三、取长补短综合使用三、取长补短综合使用 框架理论可以弥补第二层议程设置视角的空泛化、 以及过度关心传者的不足并形成互补来全面考察受 众的心理认知; 并可以弥补第二层议程设置关注于近似线形传播过程的不足和定性方法缺乏量化分析 的不足。框架理论研究的焦点是媒介话语,而第二层议程设置则注重于媒介效果研究,因此特别是在 大型的舆论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将这两种理论综合使用以此来对经验学派和批评学派取长补短。 注释 [1]Joe Bob Hester and Gibson,“The Economy and Second -level Aganda Setting A Time-Series Analysis of Economy News and Public Opinion About The Economy”, Jouralism and Mass Media Quarterly,VOL.80,No.1,Spring2003,PP74 [2]参阅李彬等编, 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 “新闻架构研究的兴起与误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1第 182 页 [3]参阅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 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17-121 页 [4]Jill A

注意事项

本文(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为本站会员(sunhongz115)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