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的治学之道
杨国荣的治学之道 为人平淡谦和,为学波澜壮阔杨国荣的治学之道 金冯学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有一条清秀灵动的校河,名曰丽 娃河。 上个世纪, 冯契先生在丽娃河边沉思多载, 创作了 中 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 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等哲 学史著作及“智慧说”哲学体系。冯契先生曾受教于金岳霖、 冯友兰、汤用彤诸名家,而于金岳霖之学体会犹深。在一定 意义上,智慧说乃是“顺承”金岳霖的逻辑分析方法、由金岳 霖知识论“逆转”出广义认识论。河水长流,学脉绵延,我们 在受业于冯契先生的杨国荣先生那里无疑可以看到金-冯 哲学传统的新气象为人平淡谦和,为学波澜壮阔。曾有诗 述杨国荣先生之学“哲意绵密续金冯,心怀世界无中西。出 史入论起阳明, 思到具体著新篇。 ”这是说, 杨国荣先生治学, 继承金岳霖-冯契学派绵密悠长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元哲学 的运思为宗,中西互参,史思相倚,从最初的王阳明研究, 到近期的“具体形上学”开放体系,犹如一名不知疲倦的浪漫 骑士,在哲学史研究和哲学探索的领域不断开疆辟土,永不 止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杨国荣先生的研究包括中国 哲学史(涉及先秦至现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中西哲学比 较、伦理学、形上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两 三百篇高质量的中英文论文和十几部精心结撰的学术著作。 粗线条地看,杨国荣先生从出版第一本学术著作至今,其治 学经历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8 年之前,以哲学史 研究为主, 其代表作包括阳明学研究专著 王学通论 (1990 年) 、 心学之思 (1997 年)和研究儒家道德哲学历史衍化 的善的历程 (1994 年) 。1998 年至 2013 年为具体形上 学沉思时期,哲学创作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具体的形上学”三 书( 道论 、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 成己与成 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和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2013 年) ,后者可视为具体形上学在实践哲学领域的展开。2013 年之后,为后具体形上学时期。有人问及,具体形上学的提 出是不是意味着创建了一个哲学体系。对此,杨国荣先生强 调,具体形上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一方面,具体形上学 这一学说本身不是封闭的, 具有不断展开的潜能; 另一方面, 杨国荣先生拒绝将自己拘囿封闭于“具体形上学”之中。近两 三年,杨国荣先生一如既往地发表了很多论文,举其要者 荀子的规范与秩序思想 、 〈齐物论〉释义 、 以人观之、 以道观之与以类观之以先秦为中心看中国文化的认知 取向 、 现象学哲学进路及其意义 、 实践哲学视域与 进路 、 政治哲学论纲 。除了一如既往地抉发中国传统哲 学新义、论衡西方哲学思潮之外,我们不难看出,杨国荣先 生正在雄心勃勃地测绘实践哲学、政治哲学等理论领域的新 地形。 具体的形上学 2011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杨国荣 具体的形上学 三书, 正式提出“具体形上学”的开放体系。 总体上看,“具体的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 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 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实践哲学等层面阐 释人与人的世界。与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后形而上学”的 视域不同,“具体的形上学”以存在问题的本源性、道德的形 上向度、成己与成物和意义生成的历史过程、人类行动与实 践为指向,多方面地展现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具体性, 其理论深度和原创性等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肯定。 2012 年,介绍当代中国思想最新研究成果的英文权威刊物 ContemporaryChinese Thought 出版了杨国荣专辑(Yang Guorong’ s Concrete Metaphysics,Vol. 43,No.4,2012) , 完整译介了“具体形而上学”三书的导论部分。2015 年,美国 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成己与成物 一书的英译本 The Mutual Cultivation of Self and Things (Chad Meyers 译) , 收入“世界哲学家”系列。著名汉学家梅勒 (Hans-GeorgMoeller)作序,其中写道“杨国荣是我们这 个时代最具创造力、最为卓越的中国哲学家之一。他是一位 真正的‘中国’哲学家,并非因其国籍、血统或工作地,而且因 其哲学工作的性质。除了有赖于西方哲学经典,杨国荣充分 运用中国哲学传统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囊括这一传统的各 个时期和所有流派。 因此, 假如我们称他为‘儒家’或别的什么 ‘家’,就未免小觑了他的研究广度。尤为重要的是,杨国荣还 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因为他不仅研究哲学史, 或具体讨论 哲学学科内部的专业问题,而且还发展出了自己内容广博的 哲学体系。”“杨国荣不囿于海德格尔、黑格尔、康德或马克 思,正如他没有拘于儒家、道家或佛家。他的哲学既扎根历 史,又以未来为指向。像中西方一切体系的哲学家一样,杨 国荣相信哲学可以将自身重建为综合的世界哲学,这样的哲 学能够在动态发展的具体形上学之中融合,或者更确切地说, ‘扬弃’一切人类文明的哲学、 宗教、 文化、 审美传统当然, 还包括物质生产的成果。”(梅勒 情境与概念杨国荣 的“具体形上学” , 社会科学战线 ,2014 年第 9 期)向 道而思杨国荣先生治学不怠,诲人不倦。亦有诗云“丽娃河 畔育桃李,樱桃水边开讲筵。春风化雨温而厉,五洲来学乐 且康。”杨国荣之为师也,温而厉,启人以思,不言而化,与 本国学生及多国留学生相与论道于丽娃河畔樱桃水边,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若无例外,杨国荣先生每一学 期都会开设一两门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或研读经典,或讨 论业已成形但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历年的课程内容鲜有重 复。学生们每隔两三年总能读到先生新著新理,研读讨论之 际常常生出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曾有门人问先生 从博士毕业一直到今天,您的哲学探索不断地从一个领域到 另一个领域,您为什么没有像一些功成名就的学者那样“歇” 下来不断探索的动力在哪里杨国荣先生淡淡地回答说 我想主要是学术兴趣和对现实的理论关切,与此相联系的是 不务空名,追求实质意义上有建设性的思考成果。对学人而 言,如果没有学术和现实的关切,就容易走向虚无和玄思。 杨国荣先生也提到,自己身上有一股“野气”,不能满足于拘 守某本书或某个领域,而野气的养成,与早年读书很少依循 学院式的“规范”或章法的经历不无关系。1978 年,杨国荣先 生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读到中国古代哲学的逻 辑发展 的油印本, 杨国荣先生的青春真正“遭遇”了哲学 “在 看完之后, 我的感受可以用‘非常震撼’来形容。 当时哲学史虽 然看得不少,但在阅读完那本书以后,却有种别开生面的感 觉,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理论的深度,以及逻辑脉络 进展的严密性,对我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我反复琢磨,看得 爱不释手。”因为冯契先生的因缘,杨国荣先生开始了从装卸 工向哲学家的转变。 王学通论后记自述从大学至 1988 年 博士毕业的十年寒窗生涯“其间虽远未达到董仲舒那种‘三 年不窥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