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温病学重点难点归纳

  • 资源ID:54670739       资源大小:590.5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5积分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温病学重点难点归纳

知识在于积累 温病重点难点归纳温病重点难点归纳 1、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多 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 伴见身热、胸脘痞满、舌黄腻、脉象濡滑而数。 2、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 外感热病的总称。 3、秋燥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 主,并具有津液干燥的表现。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4、斑疹斑为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褪色,疹为小而 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温病过程中出 现斑疹,均提示热邪深入营血。 5、辛开苦降 湿温病,见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证。治以黄连、山栀-苦寒-- 降泄里热,配合厚朴、半夏-苦辛(温)--开泄化湿,寒温同用,苦辛并进, 分解中焦湿热,调节脾胃功能的治法,即所谓辛开苦降法。 6、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 可伴见面色淡黄、足冷等症,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 象。 7、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 热阻闭心包所致。若热闭心包而兼阳气外脱者,多伴见肢体厥冷、面色灰惨、舌 质淡白、脉微细欲绝等症。 8、温毒(病) 一指病名,一指病因。作为病名,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 知识在于积累 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 溃烂, 或肌肤斑疹等特征, 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多发于冬春两季, 如大头瘟、 烂喉痧、缠喉风、痄腮等。 9、战汗指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 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 战汗之后,若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不退,烦躁不 安,脉象急疾或神志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此外,还有全身 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较差。 10、 分消走泄 是温邪与痰湿相夹阻于三焦, 三焦气机郁滞之证, 治疗宜用开上、 畅中、渗下之法,以宣展三焦气机,利湿化痰,祛除上中下三焦之病邪的治法。 如温胆汤或杏仁、厚朴、茯苓等。 11、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见邪犯肺卫和 热毒壅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 春两季。 12、夏暑发自阳明暑热乃火热之气,燔炎酷烈,伤人极速,侵袭人体多径入阳 明,一病即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阳明气分热盛的证候,即称夏 暑发自阳明。 13、 风温 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卫表热证为初起证候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冬两季,其发于冬季的又称为冬温。 14、春温因温热病邪郁伏而发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是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 候,临床常见高热、烦渴、甚则神昏,痉厥,斑疹等表现,多发于春季或冬春之 交或春夏之际 知识在于积累 15、暑温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是初起多以阳明气分热盛 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壮热,烦渴,汗多,面赤,脉洪大等表现,多发生于夏至 与立秋之间。 16、暑厥暑热病邪直犯心包,起病即见昏厥者,谓之暑厥 17、暑瘵是夏季感受暑热而骤然咯血咳嗽,状似痨瘵故曰暑瘵 18、暑风又名暑痫,因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出现痉厥抽搐者 19、湿温感受湿温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是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 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 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 20、伏暑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以发 病急,病情重,病势缠绵为特征。 21、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致以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 外感热病。多发冬春季节 22、上燥治气为秋燥病初期的治疗大法。秋燥初起必先犯肺,治宜清宣肺燥, 以肺主气而居上焦,治肺即是治气,故曰“上燥治气” 23、中燥增液为秋燥中期的治疗大法 。秋燥中期病多在中焦胃,此时燥热之 邪损伤胃肠津液,治宜甘寒濡润之品,以滋养胃津,故曰“中燥増液” 24、下燥治血为秋燥末期的治疗大法。时燥热之邪多损伤下焦肝肾之阴,治用 甘寒,咸寒之品滋补肝肾之阴,即补益精血 25、逆传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不下传于胃而直接传至于厥阴心包的过程称为 逆传。温病的传变形式之一。 26、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顺传而言的,一般讲,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不从 知识在于积累 外解可顺传阳明气分,若因失治,误治或因心气素虚,或病邪过烈,致邪热内陷 心包,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者,称逆传心包。 27、冒暑即夏日感冒,本病由暑兼湿邪或挟寒邪引发,肺卫见症为主要临床表 现。本病病情较轻,邪势轻浅,病程较短,极少发生传变,预后良好。 28、暑秽夏季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猝然闷乱,烦躁的病证,称为暑秽。俗称 “发痧”实暑中暑一类的病证。 29、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以暑热见症突出,兼具湿邪郁阻证候为特点的 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 30、 中暑 系夏季常见暑病, 由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 以陡然昏倒, 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 31、轻法频下一种攻下之法,因湿热积滞,胶粘滞着肠道,非一次重剂猛攻即 能使病邪排尽,故须轻剂连续攻下,因势利导,方如枳实导滞汤 1、温病四大家代表作及学术贡献 医家代表著作学术成就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 温热论 士 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吴鞠 温病条辨 通 薛生 温热病篇 白丰富温病理论及论治 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创湿热病专论 倡导三焦辨证 阐明温病病因病机 王孟温热经纬 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统总结温病学理论体系 知识在于积累 英 2 温热性温病与湿热性温病鉴别 温热性温病湿热性温病 湿热性质病 邪 性温热性质 质 初 起 病多为肺卫,或气分、营分 位 起 病 特较急,热象较著 点 传变 病程 转归 病种 较快 较短 易伤阴津 多为脾胃或肌肤 较缓,热象不显 较慢但化燥化火后传变较快 缠绵难愈,病程长 易伤阳气,化燥后也伤津液 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暑湿、湿温、伏暑 烂喉痧 3、暑热病邪、风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暑湿病邪、温热病邪、温毒病 邪等致病特点各是什么 1风热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 ①多从口鼻而入, 首先犯肺 ②易化燥伤阴 ③变化 迅速 2暑热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①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②暑性酷烈,易耗气 伤津 ③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④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②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③传变 较慢, 病势缠绵 4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①病变以肺为主 ②易致 知识在于积累 津液干燥 ③易从火化 5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①初期先犯肺卫,多夹寒邪 ②困阻脾胃,弥漫三焦 ③ 耗损元气,伤津阻气 6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①邪气内伏, 热自里发 ②里热内迫特性显著 ③易耗伤 阴液 7温毒病邪的致病特

注意事项

本文(温病学重点难点归纳)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3)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