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湖北2020高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 资源ID:54670589       资源大小:829.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5积分 【人民币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积分 【人民币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湖北2020高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进行讲解。首先详 细地介绍了自然环境要素及要素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强调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次简单描述了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功能,如 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等。最后重点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主要包含两点自然环境的 统一演化过程和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 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节课的内容承接了必修一关于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地貌 的知识,也为本章后面的章节和选择性必修二和必须三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目标和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及整体性的概念。 2.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的方法和掌握整体性的概念。 4.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具有普遍联系及整体性的思想。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所在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和水循环的示意图。 4.人地协调观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 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 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 一项特色突出的山,就能美名远扬,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 【老师】展示课件,针对材料提问 问题问题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 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针对回答进行评讲,最后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及整体性的概念。 2.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的方法和掌握整体性的概念。 4.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具有普遍联系及整体性的思想。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 2.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老师】提问书中的思考题,加强对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理解 【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 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针对回答评讲,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老师】展示案例,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循环的认识 【案例】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 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 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2.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3.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 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生产功能 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稳定功能 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举例自然环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削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植物与大气的碳交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 ②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学生】认真记笔记 【案例】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坡面土壤厚度的稳定性 流水侵蚀和岩石风化共同控制着土壤厚度。一般来说,如果流水侵蚀强烈,土壤薄,下覆 岩石受环境影响加剧,风化加速。表面上看,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很明显,一次降水过程就能观 察到;而土壤的形成速度比较慢, 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土壤厚度似乎应该变薄。但事实上,在自 然状态下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经过多年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厚度一般没有明显 变化。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老师】展示书上的活动题,并提问 【活动】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藏羚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 显, 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 当食物与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育时, 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 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 避风处和 含盐土壤的不足,特别是在寒潮多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当藏羚羊数量减少 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 在寒潮低发年,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 因此,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1 1)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推测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与植被特点。 ((2 2)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说明可可西里地区动物(如藏羚羊)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原因。 ((3 3)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现象符合什么地理原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讲解,对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答案(1)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高寒气候,温差较大,植被多以高寒草甸为主,植被 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 (2)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 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3)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 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特点 1变化性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地貌的侵蚀变化。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 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自然环境的 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正是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2020高选择性必修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sunhongz123)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