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固态相变作业3

  • 资源ID:53197620       资源大小:116.3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固态相变作业3

1. 试述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答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1、贝氏体转变有上、下限温度,对应于Ai和Ms。贝氏体 转变有上限温度Bs。奥氏体需要过冷到Bs以下才能发生贝氏体转变。合金钢Bs点容易测 定,碳钢Bs点由于有珠光体转变干扰,很难测定。下限温度Bf,可高于Ms。 2、转变产物为非层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非层片状混合组织,铁素体形态不同于 珠光体中的铁素体而类似于马氏体。组织形态与转变温度密切相关,包括铁素体的形态、大 小以及碳化物的类型及分布等。 3、形核及长大。也是形核、长大过程,可以等温形成,也可以连续冷却形成。等温转 变需要孕育期,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呈S形,等温转变图呈C字形。精确测定,是由两条C 曲线合并而成,这表明,贝氏体转变很可能包含两种不同的转变机制。 4、转变的不完全性。贝氏体等温转变一般不能进行到底。在贝氏体转变开始后,经过 一定时间,形成一定数量的贝氏体B后,转变会停下来。换言之,奥氏体不能全部转变为 贝氏体。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转变的不完全程度增大。未转变的奥氏体,随后等温,可能 发生珠光体转变,称为“二次珠光体转变”。 5、转变的扩散性中温区,Fe及金属原子则不发生扩散,但可能发生碳原子的扩散。碳 原了可在奥氏体中,也可在铁素体中扩散。贝氏体转变的扩散性是指碳原了的扩散。 6、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也会在抛光试样表面产生表面浮凸。Bf形成与母相奥氏体的 宏观切变有关,两者间维持第二类共格切边共格关系,Bf与母相奥氏体之间存在惯习 面和位向关系。 7、Bf也为碳过饱和固溶体。过饱和程度随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低于马氏 体M过饱和程度。 综上所述,贝氏体B转变与珠光体p转变、马氏体M转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 扩散型转变到无扩散型转变的过渡性、交叉性,又有自己的特点。 2. 试述影响贝氏体性能的基本因素。 答a-Fe的影响1、贝氏体中的a-Fe呈块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随着转变温度的 下降,贝氏体中的a-Fe由块状向条状、针状或片状转化。从而引起贝氏体性能的变化。2、 贝氏体中的a-Fe晶粒越细小,晶粒尺寸均匀度越高,贝氏体的强度越高,而韧性不仅不降 低,甚至还会有所提高。3、贝氏体中a-Fe晶粒尺寸受奥氏体A晶粒大小和转变温度的影 响。 4、贝氏体中的a-Fe的亚结构主要为缠结位错,这些位错主要是由相变产生的,随着转变温 度的降低,位错密度降低,强度韧性增高,虽然贝氏体中铁素体基元的尺寸减小,强度和韧 性却会提高。 渗碳体的影响1、在渗碳体尺寸和大小相同的情况下,贝氏体中渗碳体数量越多,强 度和硬度越高,韧性和塑性越低。2、当钢的成分一定时,随着转变温度的降低,渗碳体的 尺寸减小,数量增多,硬度和强度增高,但韧性和塑性均较小。3、渗碳体是粒状的韧性高, 细小片状的强度较高,断续杆状或层片状的塑性较大。4、渗碳体是等向均匀分布时,强度 较高,韧性较大。若不均与分布,强度较低且脆性较大。 3、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一. 转变产物组织形态 1、珠光体 珠光体的典型组织特征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平行堆叠而形成的双相组织。根据片层 间距的不同,可将珠光体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组织为粒状珠光体。这种组织一般是通过球化退火或 淬火后高温回火得到的。在珠光体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珠光体中的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具 有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2、马氏体 1、板条马氏体是低、中碳钢中形成的一种典型马氏体组织,其形貌特征可描述如下 在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内部有几个(3 5个)马氏体板条束,板条束间取向随意;在一 个板条束内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板条块,块间是大角晶界;在一个板条块内是若干个相互平 行的马氏体板条,板条间是小角晶界。马氏体板条内存在大量的位错,所以板条马氏体的亚 结构是高密度的位错和位错缠结。板条状马氏体也称为位错型马氏体。 2、片状马氏体是中、高碳钢中形成的一种典型马氏体组织,其形貌特征可描述如下 在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内部有许多相互有一定角度的马氏体片。马氏体片的空间形态为双 凸透镜状,横截面为针状或竹叶状。在原奥氏体晶粒中首先形成的马氏体片贯穿整个晶粒, 将奥氏体晶粒分割,以后陆续形成的马氏体片越来越小,所以马氏体片的尺寸取决于原始奥 氏体晶粒的尺寸。 片状马氏体的形成温度较低,在马氏体片的周围往往存在着残余奥氏体。 片状马氏体的内部亚结构主要是挛晶。当碳含量较高时,在马氏体片中可以看到中脊, 中脊面是密度很高的微挛晶区。 马氏体片形成时的相互撞击,马氏体片中存在大量的纤维裂纹。 3、贝氏体 1、上贝氏体为成束分布、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和夹于其间的断续条状渗碳体的混 合物。多在奥氏体晶界形核,自晶界的一侧或两侧向晶内长大,具有羽毛状特征。 上贝氏体中铁素体的亚结构是位错,其密度比板条马氏体低23个数量级,随形成温 度降低,位错密度增大。随碳含量增加,上贝氏体中铁素体条增多、变薄,渗碳体数量增多、 变细。随转变温度降低,上贝氏体中铁素体条变薄,渗碳体细化。上贝氏体中铁素体条间还 可能存在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 2、下贝氏体下贝氏体是由过饱和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沉淀的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片空间呈双凸透镜状,截面为针状或竹叶状,片间呈一定角度,可在奥氏体晶界形核, 也可在奥氏体晶内形核。下贝氏体的铁素体中碳化物细小、弥散、呈粒状或条状,沿着与铁 素体长轴成一定角度平行排列。 3、粒状贝氏体在粗大的块状或针状铁素体内或晶界上分布着一些孤立小岛,小岛形态呈 粒状或长条状。这些小岛在贝氏体刚刚形成时是富碳奥氏体,冷却时可分解为珠光体、马氏 体或保留为富碳奥氏体。粒状贝氏体中铁素体的亚结构为位错。 4、无碳化物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产生于低碳钢或硅、铝含量较高的钢中。无碳化 物贝氏体是由大致平行的条状铁素体和条间富碳奥氏体或其转变产物组成的。形成时也会出 现表面浮凸,铁素体中亚结构时位错。 5、柱状贝氏体柱状贝氏体一般产生于高碳钢中,形成温度为下贝氏体形成温度。柱状贝 氏体中铁素体呈放射状,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内部。 6、反常贝氏体反常贝氏体也称反向贝氏体或倒易贝氏体,产生在共析钢中,形成温度略 高于350C„ 二、转变特点 1、珠光体 1、片状珠光体形成过程 当共析钢由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是由均匀的奥氏体转变为碳含量很高的渗碳体和含 碳量很低的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因此,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一个是通过碳的扩散生成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铁素体;另一个是晶体的点阵重构。由面心 立方体的奥氏体转变为体心立方题点阵的铁素体和复杂单斜点阵的渗碳体。 共析钢成分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时,多半在奥氏体晶界上成核,晶界交叉点更有 利于珠光体的成核,也可在晶体缺陷比较密集的区域成核。 如果以渗碳体作为领先相,当奥氏体冷却至以下时,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产生一小片渗 碳体晶核,核刚形成时,

注意事项

本文(固态相变作业3)为本站会员(aaakkpc)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