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1-12学年高一语文复习:拓展精练6

  • 资源ID:53130047       资源大小:89.9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11-12学年高一语文复习:拓展精练6

语文知识复习 拓展精练(6)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 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 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 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 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 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 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 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 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 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 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 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 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 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 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 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 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 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 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 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 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 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 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 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 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 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 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11 0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匝硕的一项是() A.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 活态。 C. 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 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 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 诵之法传承。 2. 下列不碍于吟诵“濒临失传”的原因的一项是() A. 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B. 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 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 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 儿女。 3. 下列表述否管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 文化价值。 B. 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 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木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 妇女也会吟诵。 D. 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 盲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5. 下列句中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了,是寡人之过也 6. 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 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 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 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分) 译文 ②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6分) 译文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n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

注意事项

本文(11-12学年高一语文复习:拓展精练6)为本站会员(aaakkpc)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