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 资源ID:53129546       资源大小:87.1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0积分 【人民币10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人民币10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生活感受与体验等 问题,从联系生活实际入手,对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意味”地学习 科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 生对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要通过生活事例,运用认知冲突同化抽象的科 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建构;要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深入理解相关知 识。 关键词7〜9年级;贴近生活;科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98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23-0081-03 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和生活、社会的联 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考虑,使科学贴近学生生活、联 系社会实际[1]。但现实的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无视 学生生活感受与体验,简化甚至忽视科学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解答大量与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抽象的科学问题, 致使学生感到科学枯燥难学,对学习科学缺乏兴趣和热情。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从贴近生活入手,对如何运用生活事例帮助学生学习科学作了一些尝 试。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教学中,科学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这种就知识 到知识的引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知识 的意义不大。现在的学生进入课堂已不再是一无所知,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经历和体验,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这些生活经 验与感受,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几个问题 学校每年举行班级间拔河比赛,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改变 哪些因素可以增大获胜的机会具体该怎么做在“探究铁为什么会生 锈”新课教学中,以日常生活中洗好的铁锅第二天早上会发现红色物质这 一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红色物质是什么产生红色物质 的条件是什么又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新课教学中,以生活中有时高温 的油锅没有点火也能着火这一现象引入并提出问题高温的油锅为什么没 有点火也能着火油锅着火怎样扑灭引出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 联系的事例。这些事例会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极大程度地 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对此往往抱着浓厚的 兴趣,都想解开大自然蕴藏的一切秘密。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在课堂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 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运用生活事例,促进学生对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 对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经验是一种最直接的感知,它 们能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所学科学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科学概念、规 律的理解。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证 明大气压存在的诸如吸管吸饮料、带吸盘的挂钩、带吸盘的玻璃茶几等实 例。通过这些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头脑中对大气压原有的 认识。又如,在“分子热运动”新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 的扩散现象,如一滴香水可以弥漫整个房间;白糖在热水中要比冷水中溶 解得快;墙角堆着的煤会使墙角变黑等,帮助学生感悟到分子真的是存在 的,是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在“力的三要素”教学时,让学生联系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有关开门的现象,调动学生头脑中与力的三要素相关的体验感 受,并结合实验,再进行抽象概括。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事例都会使学生感 到非常惊奇、不可思议,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解释身边现象,运用认知冲突实现知识的建构 前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现实生活现 象所形成的经验性概念。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不发达, 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的前概念 是学生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可谓根深蒂固、顽固不 化。当代教学理论指出,对于错误前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充分暴露学生错 误的前概念,然后设计矛盾性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原 有的观念产生动摇并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冲突,最 后建构对科学概念的正确理解。例如,在学习昆虫的呼吸之前,有很多学 生认为昆虫像人一样需要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其呼吸器官的开口 处也应和人一样在头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分别做不同的 观察小实验让一位学生将蝗虫的头部浸在水中,另一学生将蝗虫的腹部 浸在水中若干分钟,看看哪只蝗虫会被淹死。最终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腹 部浸在水中的蝗虫死掉了,为什么这时老师才让学生探究蝗虫气门的分 布,让他们仔细观察并体会蝗虫的腹部不断交替膨胀和缩小是在呼吸。 通过创设这种认知冲突情境,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加深刻,而 且不用专门记忆,就会记得很准确、很牢固。学生在生活中凭直觉和不够 严密的概括形成了原始的认知结构,教师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创设 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的不一致,从而使他们产生学 习的心理需求。这样,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揭露学生的错误,引发学生 的认知冲突,从而真正实现新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四、运用生活经验,类比迁移并同化抽象的科学知识 当人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靶问题)时,往往会想起过去已经解决的与 此相似的问题(源问题),并运用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靶问题, 这一问题解决策略被称之为类比迁移[2]。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新 事物与旧事物进行类比,激活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经验和方法,以此 来同化抽象的新知识和解决棘手的新问题。例如,比值法是定义许多物理 量的常用方法,在学习速度、密度、压强、热量、比热容等物理量时,均 采用了这种方法。但在学习比热容的概念时,许多学生对定义中为什么要 同时满足“每千克”和“温度上升1C”这两个条件感到难以理解。笔者 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 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及物质的种类都有关系。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不 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要求学生回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把这种 方法类比迁移到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问,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应保证 几个量不变学生会回答“应保证两个量不变,看第三个。”教师再问, 那比热容应怎样定义学生回答“可以保持物体的质量及升高的温度不 变,比吸收的热量;还可以保持物体的质量及吸收的热量不变,比升高的 温度;还可以保持物体升高的温度及吸收的热量不变,比质量。”教师总 结科学中为什么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定义呢这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得出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大,比热容也越大;反之,采用比升高的温度或比质量 的方法,会得出温度升高得越高或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这不符合人们 的认识习惯。经过这样的类比,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 五、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巩固和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运用科学概念、规律及原理来分析、解释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一些实 际问题,是学习从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 手段,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见现象说理”的 水平

注意事项

本文(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科学)为本站会员(aaakkpc)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