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德格尔美学之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发现
浅谈海德格尔美学之思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发现 论文关键词海德格尔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解读 构建 论文摘要海德格尔的美学之思不仅对西方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有助于我 们加深对民族审美精神的理解。以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为指引重新解读中国传统 美学、为传统美学“去蔽”,实现当代中国美学在回归中超越,将会为建构有民 族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引言哲学的转向一存在之思 海德格尔的思想博大精深,融会东西。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海 德格尔关注科技时代中人类总体的生存状况,他的思想充满了浓郁的危机意识和 现实的人文关怀精神。作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精神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宣告了 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终结,堪称对西方两千年哲学思想的总体性反思。 “存在”(Sein)无疑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标志性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德格 尔思想的重心就在于重新阐释“存在”的意义,“存在毋宁说是最晦暗的概念”。 传统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混为一谈,将“存在”定义成为“存在是什么”, 而是”正是形而上学对表象世界进行说明的“根据律”。由于作出这 一判断的主体是人,世界因此便人为地划分出认识的主体“人”和被认识的客体 一“世界”,主体与客体二元分裂的格局由此产生。西方传统哲学自柏拉图开端, 无一不是把追问普遍最高的本质作为目的。这一普遍本质在柏拉图那里是“理 念”。他通过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对立起来,确立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 的分离。笛卡尔正式确立了 “我思故我在”这个第一哲学原则,人成了一切事物 的中心,主体性原则被正式确立起来。在海德格尔看来,主客二元对立的错误是 由于首先人为地设定一个孤立的主体,这完全是对实际存在状态的虚构。由于这 种传统在哲学史上是自柏拉图开始的,因此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终极任务就是要 承续前苏格拉底之宗,通过追问“存在”,化解主客二元对立,为哲学开辟新的 道路。 这条新的哲学道路的开辟以对“存在”的追问为起点。“存在”在海德格尔的 著作中是以一个活跃的动词形式出现的,即以“怎样”的方式来追问而不是规定 它是“什么”。存在总是某个存在者的存在,绝没有超越于存在者之上的彼岸的 存在”。至此,一个关键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是哪一个存在者领会着“存在”并向 存在”发问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发问的存在者,只能是我们自己。海德格尔 用“此在”Dasein这一术语来标识这种发问的存在者。“在世界之中” being-in-the-world是“此在”最根本的存在状态。“此在”与世界浑然一体,呈 现一种不分主客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此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所有在者的 意义都是通过“此在”来展现的。“此在”领会着“存在”。“此在”自身的“存 在”海德格尔称之为“生存”。生存规定着“此在”,因而对“此在”的分析就转 变为对“此在”的生存论上的分析,“此在”所有存在方式都可以归人此在的生 存论结构。“各种科学都是此在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此在的存在 论是“基础存在论”。至此,海德格尔以“此在”的生存论即“存在一元论”取 代了 “主客二元论”,为哲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2. 基础存在论之美学意义 海德格尔后期以“存在”为依据,将其哲学思想延伸至美、美学、美学史、诗、 语言与艺术等基本概念。海德格尔开创的新的哲学道路对西方美学的深刻影响同 样是不容置疑的。建立在基础存在论基础上的存在主义美学把美从认识论中解放 出来,恢复了美的本体论地位,为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阈。 近代西方美学受形而上学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美学。它撇开了美的现 象探索美的“本质”,探寻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根据,并把美的规定性当作美 的实体。西方现代美学正是以反对这种知识本质论为开端的。这种反对的呼声由 叔本华、尼采,等人发起,经由弗洛伊德、狄尔泰、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等人 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现代美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无论是反对理性主体、强调“生命 意志”的叔本华还是强调“非理性本体”的尼采都未能最终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 认识论范畴。狄尔泰虽欲以“生命体验”为基点取消主客二元对立,却始终站立 在一种虚设根基状态上。真正意味着对近代美学彻底革命、标志着西方现代美学 的完成和后现代美学开始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 首先,此在的基础生存论从生存论的非现成性识度消解了美的现成存在。形而 上学的“本质”式追问引诱我们发问“美是什么”而从基础存在论的角度来看 这种发问是建立在“存在的遗忘状态”之上的。当我们问“美是什么”的时候我 们实际上已经领会了美的存在。而“此在”的“在世界之中”的思想方法迫使我 们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绝不是现成存在,它们只能在某种活动中生成。从 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研究转人审美活动的研究,并且从审美活动中形成审美 主体与审美客体。美的问题由“美是什么”转向“美如何存在”,美的间题在“在 之中,,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其次,基础存在论强调“此在”的“在世界之中”。欲实现人与人、世界、自 然的和谐统一,海德格尔强调通过艺术“召唤”这样一个“天地神人”的四重整 体世界,从而获致人的“诗意地栖居”之所。通达此境界的途径并非西方传统形 而上学主张的“静观”,而是“诗”,或者说本真的无“遮蔽”的语言。海德格尔 的存在主义美学从“此在”出发,以处于生活与自然之中的人为对象,通过“诗” 的途径让“存在”“去蔽”敞亮起来。按照海德格尔的解说,存在者之存在的“显 现”就是他的审美状态,即存在者的无蔽状态就是基于其自身的审美状态。美即 无蔽之真理的显现。西方传统美学中始终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一美,以及美与真 理的关系问题,在海德格尔所构建的本体论中得到了解决。海氏对“美”作了这 样的界定“美是真理作为无蔽而发生的方式之一。”美与真理是统一的,美是真 理得以显现的一种方式,真作为美而显现。 中国传统美学自老子美学开始一向祟尚自然,其中蕴含着古人普遍的人类关怀 和价值取向。数千年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有别 于现代西方美学体系的独特的美学体系O如何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中 找到解读中国传统美学的新道路并为当代中国美学的构建找到方法论的根基,这 将是一个非常有启示意义的研究课题。 3. 通向“大道”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去蔽” 前面说过,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对当代西方美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而更值得中国学者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借鉴海氏的美学思想为中国传统美学“去 蔽”如何重新解读中国古代艺术典籍如何使当代中国美学在回归中超越,并建 立起真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自鲍姆嘉登以来,西方现代美学就是作为西方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 基本方法因而也是一种直逼“本质”的追问方式。而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这种 对艺术和美进行概念逻辑式的本质性追问。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里有大量关 于美的论述,却并没有从学科的高度对“美”和“艺术”进行总体反思。中国古 人对美的认识是多元的,从来都不是以“学科”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当现代美学 在“西方语境”中被引人中国,我们开始以西方的逻辑思辨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美, 这种主客二元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传统美学不可避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