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资源ID:52691984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4积分 【人民币4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积分 【人民币4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邓金香 小学数学 资阳市小学数学493班 评论数/浏览数 7 / 3462 发表日期 2012-10-15 193358 | 合格 遵循感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运用感知觉的心理规律,开展直观教学;感知规律在课堂板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遵循感知觉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如果感知材料过于细小,声音过于微弱,就不容易引起有效的感知,教学中要求讲述的音量不要过低,板书字迹、图片内容不要太小等等,就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强度,使学生看得清,听得见,比如有的教师板书字迹太轻、太细,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感知,弄得课堂上乱哄哄的,效果很不好。 2.差异律.这条规律表明,对象和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等一个方面的差别愈大,知觉的对象就愈清晰的显现出来,对对象的感知就越清晰。因此,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很好地感知对象,就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如学生在作业本上用蓝墨水写,我们教师批改作业时就用红墨水写,又如,在阅读时,我们把重要的地方划上各种标志等都是为了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在教师讲述上,教师运用声调的变化,使重要的内容从其他内容中突现出来,成为鲜明的感知对象;在直观教具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状、运动或静止等方面的差别,突出重点和关键,容易被学生感知到重点和难点。 3.对比律.这条规律表明,两种性质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于大脑皮层的相互诱导作用,往往使一个人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特别清晰,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所要感知的某些对象及其性质,可以把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人物对比、性格对比等等,例如鲁迅的故乡中,通过闰土和杨二嫂的性格对比,前者显得忠厚老实,后者更突出其尖酸、刻薄、自私等性格。还有闰土的前后对比等,通过对比加深对材料特点的感知。 4.活动律.这一规律是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刺激物呈现着运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效果,一般说来,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把这一规律应用在活动教具的制作上,便于学生对磁力、重力、加速等现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活动的教具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5.经验律.知觉具有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事物的特性。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就越完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是一种知觉,必须依靠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这个原理,教师讲解新教材时,如果能适当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已有表象,就会有效地帮助学生完善地、迅速的产生知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复习旧教材入手过渡到学习新教材,由旧教材引到教材,无形中就是应用了感知觉的规律。在直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演示幻灯、图片等平面图,以提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 6.组合律.感知觉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这一规律应用到教学上,要求教师力求把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规律的系统,把零散的材料按一定的特点组合为有规律的整体;在讲述上也要句读清楚,顿挫适当;板书则要求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排列顺序、位置、式样等进行合理组织,以便学生能迅速区分出知觉的对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由于知觉是由多种感官获得的信息,经过脑的联合活动而实现的。所以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学生留心听,而且要学生用眼睛看,必要时或用手摸,或用鼻子嗅,可以直接有效地了解事物的种种属性。这样,学生便于理解、便于记忆,并提高学生对认识事物的兴趣。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化学演示实验时,不仅让学生用眼睛仔细察看两种物质化合分解反应,还要让学生嗅嗅气味有何变化,以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精确性。 二、运用感知觉的心理学规律,有效地开展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主要是借助于直观教具而展开,直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直观教具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1.直观教具的制作.依据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这一规律,制作教具,必须考虑到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是否达到一定强度,以便演示时使全班的学生都清楚地感知到。如果教具太小,声音太轻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⑴依据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在制作教具时,应适当增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知觉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和强度差别越大,对知觉对象感知得越清晰,并且,尽量使知觉对象变成活动的对象。因为活动的对象便于学生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⑵依据知觉的形成规律,在制作教具时,应考虑到教具演示的多样性,力争能够调动多种感觉共同参与,例如制作的教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用时具有形、色、声、味及便于操作的特点,学生从多种感官接收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从而精确而全面地感知到教学内容。 2.直观教具的使用. ⑴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及掌握知识的规律,合理地安排演示教具的情境、时间长短、演示的顺序、演示的重点等等,直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是目的,因此,对于必要的材料,应该进行恰当的演示,不必要的材料就可以省略不用。如果不从学生的感知特点出发,认为教具越多越好,在黑板上挂得满满的,讲台上放着一大堆,以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形成看热闹的场面,结果违背学生的感知规律,反而降低教学的效果。 ⑵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教师应对教学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采用的教具应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教材,而不是为直观而直观。教具的展示时机应恰当。 ⑶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当把直观教具和言语直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具。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教师言语在前,演示在后的形式。这种形式,言语起着动员和提示的作用,它向学生说明观察的目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在前、言语在后的形式,言语起着概括和强化的作用,它主要是进行总结,导出结论或讲解要点;第三种形式是言语与直观教具的演示同时或交错进行的形式,即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如告诉学生应当注意观察什么,教具的某种特征说明了什么等等,这种言语不仅起引导观察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与直观教具的演示互相补充、验证的作用。直观教具与言语直观相结合的这三种形式特点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三、感知规律在课堂板书中的运用.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感知的选择性受感知目的任务的制约。目的任务越明确,提出的要求越具体,感知也就越清晰深刻,越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设计和运用时,教师要紧紧围绕每次板书的宗旨,针对不同的需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2.对比鲜明重点突出.感知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状、大孝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越大,对比关系越明显、突出,就

注意事项

本文(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本站会员(知识电梯)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