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吉林省农民增收问题实证研究

  • 资源ID:52635150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8积分 【人民币18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积分 【人民币18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吉林省农民增收问题实证研究

吉林省农夫增收问题实证探讨 摘 要农夫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有分析表明,吉林省农夫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比重较低,因而着力提高农夫的非农产业收入势在必行。农夫素养的提高对其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以增加内生变量对农夫增收的作用,从而形成农夫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 键 词农夫增收;人力资源开发;内生变量 农夫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2010年吉林省农夫人均纯收入6237.44元,比上年增长18.4%,[1]纯增971.44元,农夫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七年纯增3237.44元,年均增加462.49元。吉林省农夫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缘由是政策性因素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而且农夫对政策的依靠性越来越强。实践证明,靠政策补贴、靠价格上涨以及靠低成本拉动农夫增收,都只是一些短期有效的政策行为,难以长期发挥效用,也无法保证农夫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因此,无论是面对当前还是着眼将来,都应不断寻求新的增收亮点并努力探究建立农夫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曾指出一个国家假如不能发展人们的学问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新经济增长理论也认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状况取决于其学问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所以,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来探讨农夫增收问题,探讨通过增加内生变量来促进农夫长效增收,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吉林省农夫收入结构分析 ⒈从收入来源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吉林省农夫纯收入总额及其构成中的后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第一项指标“工资性收入”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农夫工资性收入人均为2061.25元,已占到总收入的40%。而吉林省农夫的工资性收入相对较少,仅为869.02元,只占总收入的16.5%,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2%。依据2009年有关数据排序,虽然吉林省农夫人均纯收入排在全国第10位,但工资性收入却只排到第29位,仅高于云南和新疆两省区。另外,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吉林省农夫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只有195.57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3%。 ⒉从收入构成指标对农夫增收的贡献率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吉林省农夫纯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333.1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增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家庭二、三产业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3.0元。通过计算可得,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二、三产业收入两者合计对农夫增收的贡献率仅为16.8%。而通过表3可以得出,全国平均水平中此两项合计对农夫增收的贡献率高达65.3%,也就是说,吉林省农夫的非农产业收入增量对农夫增收的贡献率低于全国48.5个百分点。 总之,从农夫收入结构和有关指标对增收贡献的因素来看,吉林省农夫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收入和种粮补贴收入。2009年,吉林省农夫农业纯收入和种粮补贴收入占农夫全部收入的60%以上,而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只有20.2%,比全国平均水平的此两项合计占比50.4%低30.2个百分点。可见,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较低是制约吉林省农夫增收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确保其他各项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农夫的非农产业收入势在必行。 二、人力资本因素对农夫非农就业及其收入水平的影响 农夫非农产业收入的凹凸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地区及本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及技能状况、非农产业从业比重、家庭人口负担系数等等。经典的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个体收入差异的重要缘由,而接受教化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主要途经。农夫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凹凸与其非农就业程度及收入的多少亲密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越高,非农就业实力越强。由于非农产业的就业门槛比农业高,因此,劳动力受教化程度和技能水平已成为农夫能否就业和顺当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的关键。以2009年为例,外出农夫工中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四类农夫,占同等文化程度类型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为5.8%、13.3%、38.1%和43.6%,[2]呈递增趋势。这表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农夫更简洁实现由整体收入较低的第一产业向收入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更简洁得到市场的承认和被都市接纳。 ⒉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越高,农夫的非农收入越多。劳动者的高素养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创建较高收益,因此,企业也会赐予劳动者较高的酬劳。2006年,国家农业部对中国农夫高校函授学员问卷调查368户的抽样结果表明,中学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多333.5元,高出1.6倍,比文盲、半文盲户多407.4元,高出2.9倍;初中户比小学户年人均收入多294元,高出1.4倍,比文盲、半文盲户多收入367.9元,高出2.6倍;小学户比文盲、半文盲多收入73.9元,高出0.5倍。另有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状况,文盲户、小学户、初中户、中学户、大专户和高校户占农户现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8%、66.8%、72.5%、73.2%、77.5%和81.5%。[3]说明农夫拥有的学问和技术实力与其收入的凹凸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虽然这种关系具有肯定的困难性,并非直线式的简洁相关,但总体趋势是农夫素养越高,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就越多。 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越高,择业空间越广。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就业素养低的农夫来说,不行能对务工收入有较高的期望值,也不敢轻易远距離外出找工作。而且这样的农夫多数都思想保守,难以对城市产生认同感,比较情愿选择在本地农村务工。然而,实力和素养较高的农夫则具有相对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有实力放弃一些初级体力劳动而向高层次职业(职位)转变,因此有更大的就业选择余地和广泛的就业空间,他们往往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更为便利的城镇务工,因而获得的收入也比较高。有关统计表明,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劳动力,其文化和技能水平高于向落后地区转移的劳动力。 三、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吉林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50%,农村有着特别丰富的人力资源。2009年,吉林省农村劳动力人口约为724万人,其中16-25岁的约18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5%;26-45岁的约31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4%;46-60岁的约2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1%。[4]由此可见,在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所占比重较高,45岁以下的劳动力所占比重高达69%。对于这样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浩大农村劳动力资源群体,能否将其充分地开发利用起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夫收入的增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农民增收问题实证研究)为本站会员(wjdd)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