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 资源ID:52634333       资源大小:303.0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15积分 【人民币15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人民币1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探讨 摘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创新始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最为突出的本质力气。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是创新的结果。自主创新实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确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富国强民的基础,是国家平安的重要保证。处在经济、社会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的迅猛崛起更加须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实力,科学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合肥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受到广泛关注。 关键字创新型城市;合肥;自主创新 一、创新型城市理论 1.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是指基于新的城市发展观,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并以此支撑创新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创新资源实现高绩效创新的困难创新系统。该系统包含以下几成涵义创新型城市是对城市相识范式的革新,对城市实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等指标须要作出全新的诠释和评价;创新型城市是建立在其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基础上的,是各类创新要求集聚的特定城市;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总体战略,贯穿到全市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增加自主创新实力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城市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实力,着力点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提升[1]。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型城市就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形态[2];一般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化形成,是学问经济和城市经济融合的一种城市演化形态[3]。 2.创新型城市的特征 从构成要素上看,创新型城市必需具备创新主体企业、高校、探讨机构等、创新资源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资金、技术等、创新制度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等;从发展驱动上看,创新型城市是以学问包含科技、人力资本为核心要素并通过创新驱动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这里的“创新”包含学问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综合创新要素[2];从功能标记上看,创新型城市是研发资源的高密度聚集区和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产业链的“高端”节点集聚地及区域性新兴产业中心、品牌资源密集区和大批创新型企业的营销窗口或营销创新舞台、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区域性企业运营中心[4]。 还有西方学者对一些“亚类”创新型城市的特征进行描述,如学习型城市将创新和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通过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刨新应用和新兴技术来支撑经济发展;学问城市就是在学问经济发展进程中,从战略上有目的地激励学问培育、技术创新、科学探讨和提升创建力的城市;高科技城市将高科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通过科技合作发展城市经济,将高科技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5]。 3.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6] 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由学问、技术推动的线型过程。有效的创新过程是由多个创新要素的系统集成。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到进行商业应用,形成产业化,其间会受到市场、制度、管理甚至是区位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创新是一个困难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创新要素制度、技术、市场、服务、文化等相互协调、相互协作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选择从综合测评的角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保证整个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实行综合分析方法,即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创新活动过程为主线并将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贯穿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如表1 二、合肥科技创新资源现状及试点市建设进展状况[7]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2004年11月,合肥被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现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标记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紧贴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主动探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途径,深度开发创新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把创新优势资源转化为强势资源,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是国家战略部署,更是我市实现“富民强市”战略目标的必定选择。 至今,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工业立市战略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一)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科教资源雄厚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中西部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之一。拥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探讨院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属科研单位76个;拥有中国科技高校为代表的各类高等学校59所,博士点171个。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火灾科学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重点试验室40个,其中国家级4个。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TER)国际安排的主要参与单位。到2010年,全市有各类科研机构344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重点试验室105个,工程技术探讨中心达84个,企业技术中心101个。建设各类科技中介和科技服务机构225个,其中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4个,全市孵化场地面积4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40家,累计毕业企业532家。 (二)人才资源丰富,智力优势明显 我市共有两院院士31人,其中科学院院士24人,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安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均排序第一;从事科学和教化工作人员比例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近年来,合肥主动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组织实施“3820”产业英才建设工程,从2005年起,在20家企业设立产业英才岗位,集聚了160多名优秀创新人才。2006年底在肥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9953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 6473人。实施“蓝领人才引进与开发安排”,每年培育各类技能人才约15万人,推动22家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建院士工作站6个,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达49人,进入“千人安排”的海归人才17人,创业海归300多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合肥综合竞争力居22位,5年内前移了15位。 (三)学问创新活跃,成果丰硕 近年来,在肥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担当“863”、“973”和国家科技攻关等课题数百项,获得了大批科技成果及奖项。同步辐射和火灾科学探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数多年来名列中部城市第一。“量子通信试验”、“可控热核聚变试验探讨”等5项成果7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探讨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四)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注意事项

本文(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为本站会员(mxdd)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