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库
换一换
首页 蚂蚁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儿肺系疾病中医证治浅谈

  • 资源ID:52541524       资源大小:16.7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    下载费用:4积分 【人民币4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积分 【人民币4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小儿肺系疾病中医证治浅谈

小儿肺系疾病中医证治浅谈 【关键词】 小 儿 肺系疾病 证 治 小儿肺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上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热,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气之为病,痰饮阻肺,热邪袭肺、蕴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气、痰、热三个方面浅谈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证治。 1 肺气之病 肺主一身之气而司呼吸,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共同完成肺的各种生理功能。肺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肺气宣发肃降失常,以及肺气虚损两方面。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又多因肺气郁、肺气闭而致,因而肺气病理可表现为肺气虚、肺气郁、肺气闭三种情况。 肺气虚 多见于小儿肺系慢性疾病,因咳嗽不已,肺气耗散,肺气不敛所致。表现为咳嗽气短,痰涎清稀,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光白白,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治拟敛肺补气之法,方剂如补肺汤、六君子汤等。若肺气上逆等喘咳较甚者,伍以沉香、苏子降气止咳;肾虚不能纳气,动则喘甚者,加补骨脂、胡桃肉补肾纳气;若寒痰内盛,咳痰稀薄量多,可加钟乳石、苏子、款冬、半夏温肺化痰。 肺气郁 多因痰湿之邪或外感之邪入里蒙蔽肺络而致。本证既有卫表不和,又有肺宣不畅,表里俱重。特点是必有发热,咳而不畅,而未有肺闭症状。治疗重点是宣泄散邪,方用牛蒡解肌汤加减,常用药为牛蒡子、荆芥、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玄参、栀子,此时用药切忌苦寒,以防冰伏遏邪。此外,还应该调理脾胃之气,疏肝理气,通过宣畅全身气机,以解蒙郁之肺气。 肺气闭 多因痰饮之邪闭肺而致,为气郁之甚。见于风邪外感,肺气郁闭证。症见咳嗽,或先咳后喘,重则气急鼻煽,三凹症明显,涕泪全无,特点是咳多于喘,咳声不畅。肺气闭有寒闭,热闭之分。寒闭症见发热,喉间痰吼,痰色白黏,舌淡,苔白腻,治宜温开,方剂如三拗汤、华盖散;热闭症见高热,吐黄色黏痰,舌红苔黄腻,治宜凉开,方剂如麻杏石甘汤。若寒热不甚明显,只是每遇情志刺激而突然呼吸短促,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着,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者,有肺气郁闭致喘之嫌,治宜开郁降气,方剂如五磨饮子。 2 痰饮阻肺 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不仅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的未被排出的无形痰液 。痰饮多因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致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宣,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小儿形气未充,脾、肺、肾功能不足,易生痰饮,又气血不足,咳痰无力,痰饮不易排出,更易罹患痰饮之疾。痰饮阻肺,表现为咳嗽、咯痰、咳痰或喉中痰鸣声等,临床施治应分辨寒痰、热痰、痰湿、燥痰之不同。 寒 痰 若痰白清稀,伴有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外感风寒之象者,属寒痰。治宜温里散寒化痰为主,方剂如苓甘五味姜辛汤。若痰多欲呕,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厚朴、杏仁降气止呕;脾虚食少,可加太子参、白术、陈皮等益气健脾。 热 痰 若痰黄有块,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伴有面赤身热,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等为热痰。宜清热化痰为主,方剂如清气化痰丸。若痰多气急,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痰稠胶黏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恶心明显者,加竹茹;烦躁不眠者,可去黄芩,加清热除烦之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同时应注意顾护小儿脾胃,适当加用大山楂、太子参等养护胃气之品。 痰 湿 若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伴有咳声重浊,痰多黏腻或稠厚有块,色白或灰,并伴大便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者,为湿痰。治宜燥湿化痰为主,方剂如二陈汤。若湿甚,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燥 痰 若痰少而黏,难于咯出,并伴有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等证候,为燥痰。治宜润肺化痰为主,方剂如贝母瓜蒌散。若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杏仁、蝉蜕、牛蒡子宣肺散邪;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玄参等清燥润肺;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参、阿胶、白及等养阴清肺,化痰止血;若病痰饮而外感温燥较重者,可配合用桑杏汤,以轻宣温燥。 其 他 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又当祛风涤痰。 3 邪热侵肺 发热是儿科疾病常见证候 叶天士幼科要略指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对于小儿发热病,首先应区分外感与内伤。咽喉红肿与否,是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的主要区别,咽部红肿多属外感发热,不红肿多为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必见咽红、舌红等症。里热之证,一定要见苔黄和烦躁。小儿发热,还要分虚实。辨虚热与实热主要掌握两点①精神精神好、饮食好为虚热;精神差、饮食差常属实热。②手足手足凉、皮肤冷而后脑勺热者,为虚热;手足热而肌肤也热者为实热。实热也要分表里。如前所言,主要看咽喉红肿与否。而虚热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病程长,精神好,不烦躁,舌质润。②分清阴虚发热和阳虚发热,阴虚有舌光、烦躁、溲黄、汗出见症。阴虚发热又分肺阴虚、肾阴虚等。 外感发热 因风热之邪侵犯肺咽,邪在卫表,卫气不畅而致发热。可见恶风或微有汗出,不一定有咳嗽流涕,但必有咽红、舌红见症,治疗多用宣散之法,常用银翘散等辛凉解表之剂。另外,只要邪在肺卫,即使高热,也可散之,加用栀子、玄参、淡黄芩,但不可多用,也不可早用,误用邪不易透。若热侵心包,治宜开泻,用泻心汤。邪犯肝肾,治宜滋养,用大定风珠、复脉汤等方。舌焦黄,大便不通,可用通腑法以“釜底抽薪”。 里 热 里热之证,除肺系自身受邪而致实热、虚热外,尚有其他部位罹患邪热而累及肺系者。如肾阴虚不能上滋肺阴,可致肺生虚热等,肝升太过,致气火上逆,灼伤肺系,可致肺系实热等。但肺系之里热证仍以其自身病热或阴虚生热为主。 肺实热 是由邪热内蕴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证候,多由外感风热入里,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蕴结于肺而致。以发热、口渴、气喘、鼻煽气灼、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证以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并见为审证要点。治宜清热泻肺、降气平喘,方剂如泻白散。 肺虚热 是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而出现的证候。多因燥热伤肺,或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或汗出伤津,阴津耗泄, 或久咳不愈,耗损肺阴,渐致肺阴亏虚而成。以患儿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干咳或痰少而黏和阴虚内热为辨证要点。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剂如沙参麦冬汤。 总之,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喜润而恶燥热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肺系疾病多与气、痰、热相关的特点,其相关性表现在

注意事项

本文(小儿肺系疾病中医证治浅谈)为本站会员(a1057754340)主动上传,蚂蚁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蚂蚁文库(发送邮件至2303240369@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303240369

copyright@ 2017-2027 mayi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智慧蚂蚁网络

经营许可证号:ICP备2024020385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