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技术用房施工组织设计123页
摘 要 本工程为业务技术用房,总建筑面积21120.44平方米。建筑层数、高度本工程地上15层(不含机房层),地下2层。主体建筑高度61.8m。建筑耐火等级及抗震设防烈度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烈度按6度设防。框架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屋面工程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防水等级为二级,两道设防。墙体工程承重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墙填充墙、内墙填充墙采用240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套砂浆砌筑;墙身防潮层顶面标高-0.060,6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掺防水剂。标高不同处的防潮层应垂直拉通,墙身防潮层位置若为钢筋混凝土圈梁或基础梁时,则不需要再设防潮层。门窗工程的外门窗由选定厂家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门窗尺寸要求进行门窗构造设计。玻璃幕墙工程选用铝合金半隐框型玻璃幕墙。幕墙明框料为氟烤漆铝合金型材,下面为浅灰色LOW-E玻璃。电梯工程选用客梯3台,载重量均为1000KG,额定速度1.6M/S.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 目 录 一、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 二、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69 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72 四、施工安全措施计划78 五、文明施工措施计划82 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88 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89 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91 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96 十、项目组织管理机构97 十一、承包人自行施工范围内拟分包的非主体和非关键性工作、材料计划、劳动力计划106 十二、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107 十三、任何可能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措施111 十四、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112 十五、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人的配合115 一、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工程总体概况 项目名称***工程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1120.44平方米。 建筑层数、高度本工程地上15层(不含机房层),地下2层。主体建筑高度61.8m。 建筑耐火等级及抗震设防烈度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烈度按6度设防。 主要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屋面工程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防水等级为二级,两道设防。 墙体工程承重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墙填充墙、内墙填充墙采用240加气混凝土砌块配套砂浆砌筑;墙身防潮层顶面标高-0.060,6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掺防水剂。标高不同处的防潮层应垂直拉通,墙身防潮层位置若为钢筋混凝土圈梁或基础梁时,则不需要再设防潮层。 门窗工程外门窗由选定厂家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门窗尺寸要求进行门窗构造设计,经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玻璃幕墙工程选用铝合金半隐框型玻璃幕墙,生产厂家应结合建筑功能,当地气候及环境条件,确定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水密性,隔声,隔热,防火,防雷,玻璃厚度,安全玻璃使用部位及防玻璃炸裂等技术要求,按照相应规范负责设计、制作与安装。幕墙明框料为氟烤漆铝合金型材,下面为浅灰色LOW-E玻璃。 石材幕墙范围见建筑立面施工图。其设计制作与安装均由专业厂家负责。 电梯工程 选用客梯3台,载重量均为1000KG,额定速度1.6M/S.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电梯井壁,井底,机房楼面与墙身上的预埋件及预留孔,由厂家负责即使提供资料和配合施工。 给排水及水电工程专业工作内容见施工图纸详细设计,施工时按设计和相关规范,标准施工。 1.1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1.1施工测量 1.1.1.1基础轴线的测量 根据平面控制网投测建筑物纵横轴线,用经纬仪将主轴线投测到基坑底部,弹出基础垫层外边线。用同样的方法投设基础主轴线,然后由主轴线用钢尺量出其它相关纵横轴线的位置,根据轴线的位置用钢尺量出基础及墙的外边线。纵横轴线的两端标明红三角,为校验提供标准。 1.1.1.1主体轴线的测量 底层墙模板拆除后,应用控制网上的控制桩用经纬仪将纵横轴线投测到墙上,用墨线弹出轴线的垂直线,同时用红油漆做出三角标记。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楼层逐步升高后,由于场地的约束,无法在建筑物外控制桩上安置仪器实施测量时,我司拟待二层结构楼板施工完成后,用借线法在二层结构楼板上重新设置室内控制网。利用室内控制网上的控制点安置激光垂准仪,采用天顶准直法进行竖向投测,应当注意的是,在控制点垂直方向的上方各楼板结构上应预留200200mm的方孔,以方便激光垂准仪垂直投测。无论楼层多高,均应从二层结构楼板上的室内控制网向上投测各楼层的轴线网。楼层轴线网形成后,可用经纬仪进行闭合复核,复核达到规范要求后,依据轴线用钢尺量测出墙的外边线,作为钢筋、模板和砌体工程施工的依据。 1.1.1.3建立标高控制网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绝对标高值换算出0.000相对标高,用水准仪引入施工现场,形成施工水平测量控制点,控制点不得少于两个。标高控制点应设置在距建筑物30m以外围墙、电线杆或埋置在不受施工干扰的地下,标高点埋在地下应用砼进行维护,并加盖板保护,相对标高点形成后应用红色油漆做出明显的标识。施工中如发现一处标高点受到扰动,应用另一标高点进行复核。 (1)0.000以下基础工程标高的投测,应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到基坑四边土壁上,然后根据施工的需要,用钢尺将基坑四壁的标高量测到所需负标高的位置。 (2)0.000以上的标高测量,应将水准点标高测定在建筑物边角上,然后用钢尺在标高引测位置竖直向上量测,向上传递。一般高层建筑至少要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进行准确度的复核。为了消除水准点量测时的累计误差,每层标高不应分段量测,应由底层基准点向上整尺通长累计测量。 本工程标高的控制按规定全高程误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每层标高的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1.1.1.4沉降观测 本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工作,观测点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应由国家测量部门进行,测量精度宜采用I级水准测量,数据应存档备查。一层施工前,应提前加工好观测桩,在一层砼浇筑时,将观测桩预埋在砼墙上。 在建筑物沉降观测区内,必须考虑设置永久性水准点,水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为3050cm,水准点不得少于2个。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钢尺进行闭合法测量。观测的次数与时间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装稳固后及时进行。施工中每施工完成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一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第二年每半年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观测中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沉降观测应做好原始记录,待工程交工后移交建设单位。 对于沉降观测,为保证成果精度应采用“三固定”措施,即一是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及水准仪;二是人员固定,主要是操作仪器的人员和扶尺的人员;三是观测线路固定,包括镜位固定和观测次序固定。 1.1.2基础及地下室 1.1.2.1基础垫层 基底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