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试图探讨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doc
1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为此 笔者考察了货币本位、汇率制度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得 出的结论既相互支持也相互补充,文章的最终结论是货币联盟将成为下一阶 段国际货币领域的主要架构。 在货币本位部分,笔者系统回顾了百余年来国际货币本位变迁的历史。 笔者的基本思路是,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各主要国家经过重复博弈后 达成的较稳定的均衡,为了维持均衡,系统必须具有相容性,即各主要国家 接受在该体系下锁定的利益安排和秩序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之间相 对实力的此消彼长,造成主导国家不愿意继续承担维持国际通货稳定的责任, 或者从属国家不甘处于国际货币政策的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时,系统将变得不 相容,从而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经过各国的重新博弈,或者是改良旧 的国际货币体系以提高其相容性,或者是建立更具相容性的新的国际货币体 系。 笔者随即从系统相容性的角度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历史制度分析。研 究结果表明,所有的商品本位制都因为解决不了通货数量增长和通货价值稳 定这一矛盾,而不具备长期的系统相容性。以贵金属作为货币本位,将使得 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收敛于贵金属的全球开采增量,货币纪律过于刚性和严 厉。金汇兑本位制和商品储备本位制反映了缓解这种矛盾的努力,试图以不 足值的黄金和较为充足的初级产品来替代足值黄金,但是仍不能完全解决这 一问题。历史证明,以任何实物资产充当货币本位,都因为其数量限制而不 能与经济总量的无限扩张相匹配。所以,以信用本位替代实物本位的趋势, 即货币本位虚拟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混合本位制,由于它仍包含实物本位的成分, 因此该体系仍然不能摆脱特里芬两难的困扰;由于它也包含信用本位的成分, 该体系也注定会面临信用本位的最大“敌人”信心危机的困扰。兼 具两种本位制度弊端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不能在长时间内维持系统相容性。 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由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信用本位体系。它本质 上是货币霸权和新重商主义的摩擦性融合,是发展中国家不断边缘化的中心 外围构架。其系统不相容的关键是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处于货 币霸权中心地位的国家(美国)不愿意担负起维持和调节国际货币秩序的重 任。牙买加体系能否继续维持取决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危机”何时爆发。 如何对牙买加体系进行改良以提高其系统相容性通过构建货币联盟, 在国际货币的选择上引入竞争和多样性,从而使大国不得不承担起提供“稳 定的国际货币秩序”这一公共产品的责任,是目前看来最可行的选择。货币 联盟实际上是由区域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信用本位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因 为各大货币区之间可能达成均势,在国际货币领域建立成本与收益相匹配的 利益分配格局的可能性就更大。系统相容性也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得以 维持。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部分,笔者从全新的角度对迄今为止重要的汇率理论 进行了整合。结论反映在两张表内,一是钉住汇率和浮动汇率在不同的方面 各具优势,二是选择相同汇率制度的国家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笔者随2 即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汇率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分析的逻辑是, 首先,只有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货币联盟、货币局)或者完全浮动的汇率 制度才能持久;第二, “害怕浮动论”反映了不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都有将汇率固定在一个区间内的偏好,这说明在金融全球化下浮动汇 率有向固定汇率复归的趋势;第三,目前发生的一些新情况使得对于货币局 制度的批评升级。因此最后的结论自然是,货币联盟看上去应该是今后占主 导地位的汇率制度。 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部分,溢出效应表明货币金融政策应该在全球范围 内进行重新配置。霸权稳定结构和哈马达图形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提供了两 个理论基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分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和外汇市场联合干预 两方面,但不幸的是,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合作无效甚至逆效的可能。为避免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陷入逆效,一是政策协调应该在商业周期和经济结构相似 的国家之间进行,二是合作应该制度化;为避免外汇市场联合干预出现逆效, 联合干预应该以货币政策协调为基础,并且与之相配合。这又说明了在货币 联盟内部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更容易取得成果。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 国际货币体系 系统相容性 货币联盟3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cy standards,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three parts can support and reinforce each other. The ultimat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urrency Union may become the leadin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rchitecture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e part of currency standard, this paper makes a historic retrospect about the evol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tandards. The basic co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essence of a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a stable equilibrium reached by repeated games between large countries. To maintain the equilibrium, the system should retain compatible, i.e., every large country would accept the fixed interest distributing arrangement and order. As time goes by, the relative forc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changed. If the dominating country doesn’t want to assume the obligation of stabilizing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ny more, or if the subordinate countries doesn’t want to keep on s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