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理论知识讲座(溷凝土质量控制部分).ppt
试验员理论知识讲座,混凝土质量控制部分,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中心实验室,**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硬化混凝土的重要影响,1.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通过对这三个步骤的实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环节,使混凝土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 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 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 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2.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中主要环节及硬化后的混凝土质量均应进行控制与检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检查,掌握质量动态信息,应采用质量管理图表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制定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应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并根据工程规模和质量控制及管理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试验设备,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就是控制原材料的合格性控制、配合比过程中的执行情况的控制、混凝土拌和物检测指标是否满足室内拌制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控制及硬化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控制。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做到能想到、预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做到事前预防,消除质量隐患。,3.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进行一一的列举 3.1 原材料的检测对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判定生产用的原材料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进行调整,用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原材料的检测至关重要。 3.2 要料配料过程根据现场开出的混凝土要料单,经过仔细认真的核对后,按照相应的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如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粗骨料超逊径等),严格按照室内提供的配合比进行配料,计算混凝土配料单严格执行计算、校核程序。 3.3 按照配料单实际用量进行定称仔细了解拌和楼衡量设备有无偏差,要做到定称准确无误,不得混淆。 3.4 监称定称工作完成后检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衡量实际有无误差,误差范围是否在规范、标准要求范围内,不能满足规范、标准要求的,必须停止生产,进行校称,校准后再行生产。,3.5 监料目测混凝土出机口的和易性,通过对拌和楼出机口混凝土和易性的观测,与室内拌制混凝土和易性的比较,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拌和物出机口有无分离、离析、泌水现象,级配是否合理,和易性及拌和物的可塑性是否良好,连续进行观测后,能判断出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3.6 拌和物出机口性能的检测混凝土生产稳定后,随机抽取一盘料,取样进行新拌混凝土出机口性能检测。取样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要多点采样,采出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 3.6.1 温度检测检测出机口混凝土温度,是否满足规范及合同文件对于混凝土温控的要求; 3.6.2 陷度/VC值检测混凝土陷度/VC值,是否在要求的范围内,能否满足现场施工工作度的要求。判断混凝土和易性是否达到预想的效果,有无泌水、离析现象。 3.6.3 含气量能否满足耐久性指标要求的含气量指标。,3.6.4 混凝土成型各种新拌混凝土性能检测合格后再取样品进行各项性能试验成型。成型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在混凝土初凝前抹面编号,严禁在混凝土初凝后抹面,以免未定型的混凝土内部出现扰动,养护24小时后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试件立即送入标准养护室进行标准养护。 3.7 性能试验试件标准养护达到试验龄期时依据规范、标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及时加以统计分析,进行合格性判定。 在以上环节的控制过程中,若出机口混凝土的含气量、陷度检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要连续观察几盘混凝土,判断是偶然现象或是系统误差,避免随意调整,越忙越乱。,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硬化混凝土的重要影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几下几点原材料的影响、人为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生产方法及生产工艺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人、机、样、法、环。 4.1 原材料的影响,生产混凝土的原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材料的变化情况。 4.1.1 骨料 4.1.1.1 粗骨料的变化,粗骨料变化主要有超逊径、含泥量、级配、骨料粒形、骨料表面裹粉等的变化。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超逊径的超标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级配。超径过多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骨料架空,特别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是浇注后的混凝土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逊径含量过高混凝土和易性变差,骨料比表面积增大,裹浆量不足,易出现混凝土离析、泌水现象,影响混凝土强度。,含泥量超标存在于骨料中的防碍水泥水化、削弱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及抗渗性能。 含水率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直接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的波动,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变化随之波动。 骨料级配骨料级配良好其孔隙率小,表面积总和也小,在相同水泥浆量的情况下,填充骨料孔隙的水泥浆越少,则剩余水泥浆越多,就可以在骨料表面形成较厚的浆层,从而提高拌和物的流动性。骨料级配差或者断级的骨料组合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现象。 骨料粒形天然骨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弃料,有部分超大骨料进行破碎筛分,和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很容易造成部分破碎骨料掺合不均匀现象,破碎骨料过于集中,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骨料的表面积增加,包裹骨料所需的水泥砂浆量不足,混凝土和易性变差,为了达到相同工作度,单位用水量需增加,拌制出的混凝土实际水灰比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度和混凝土的强度。,粗骨料裹粉骨料表面特性中更为复杂的是物理----化学作用,骨料裹粉现象会阻碍水泥浆与骨料表面的接触,水泥浆与骨料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难以实现,粘结力下降。在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5.2.8“粗骨料(卵石、碎石)的品质要求)严格规定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裹粉骨料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水泥砂浆很难与骨料表面接触粘结,在水泥砂浆和骨料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薄弱环节(裹粉层)。骨料与水泥砂浆粘结不牢,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4.1.1.2 细骨料 除以上所讲到的含泥量、级配、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外,还有如下几点也影响混凝土和易性。 砂率最优砂率的细骨料与胶材拌制成的砂浆,在拌和物中起着润滑作用,可减少粗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润滑作用也明显增加,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相反,混凝土中砂率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利的,过高的砂率导致骨料的总表面积增加,包裹骨料表面的水泥浆明显显得不足,混凝土粘聚性不好,混凝土强度降低。砂率偏小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流动性变差,保水性能不好。,